欢迎访问!今天是:
考生咨询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首页  质量工程  生物专业综合改革  项目建设情况

项目建设情况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改革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教育中增加创业思想和创新思维教育,发挥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作用。按照加强基础理论教育、增强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外语水平的原则,增加现代养殖技术、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等课程的比重。

 2.建立合作教育基地,实行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是与科研机构和企业,通过共建基地、双向兼职 、科技联合攻关、专业综合实习等多种方式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原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增华润雪花啤酒(滁州)有限公司、通用生物系统安徽有限公司、滁州市金盛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滁州市大柳镇凤胜食用菌栽培专业合作等4个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联合培养学生,强化实践教学。学院聘请校外研究结构或企业专家作为学生校外实习的指导教师,每年进行1个月的专业综合实习,实习过程施行“双师制”,即实习单位派老师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实习结束后由学院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论文的撰写。具体实施方案是:

 学院与企业双方共同负责基地的建设与维护;

 ②学校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基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接受实习基地的任务安排并积极工作,学生实习期间参与基地的课题产生的研究成果为实习基地所有;

③学校保证每位学生实习时间不低于1个月,并且可以根据基地要求灵活安排实习时间;

④学校承担的相关课题优先选择合作基地作为合作单位;

⑤学校根据培养人才不同层次的要求,从基地遴选一批研究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积极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实习结束后进校进行实习培养工作的总结交流,学校负责安排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基地导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实习;

⑥实习基地负责学生在实习基地的研究经费和基本生活费用;

⑦实习基地根据需要可要求学校提供优秀的毕业生到基地工作。

新增的4个校外合作教育单位的基本情况

合作单位

合作单位基本情况

华润雪花啤酒(滁州)有限公司

华润雪花啤酒(滁州)有限公司是20071月份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投资公司在收购原安徽圣力酿酒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的外资企业,公司占地180余亩,总资产2.16亿,现有在岗员工360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0余人,是生产啤酒的专业企业,公司现有国内领先的自动化酿造生产线和4万瓶/小时啤酒包装生产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2万千升。

通用生物系统安徽有限公司

通用生物系统(安徽)有限公司是安徽天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美国通用生物系统有限公司(General Biosystems, Inc.)在中国合作成立的合资公司。天大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知名的大型民营企业,从事制造业40多年,十分重视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资金实力雄厚。美国通用生物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生物系统工程、生物医药、生物工业、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等领域产品研发和服务的高科技公司,拥有一批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和雄厚的创新实力。

滁州市金盛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

滁州市金盛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皇甫村,本合作社养殖场总占地面积10余亩,养殖区占地面积6亩,本合作社是目前滁州市同行业存栏量最多,品种最全的兔业养殖场。是滁州市南谯区残疾人联合会指定培训基地和扶贫基地,大量供应各种优质成品獭兔、优质兔种。向合作社社员无偿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承担獭兔养殖所需设备、饲料、药品供应,承担着滁州市四市两县两区成品兔统一销售分购联销任务。

滁州市大柳镇凤胜食用菌栽培专业合作社

滁州市大柳镇凤胜食用菌栽培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1月,是一家以香菇、木耳、灵芝等种植、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生产基地约120亩,香菇钢架大棚100栋,年生产菌棒60万棒,年总产量约60万公斤,销售额300万元,年利润150万元。目前,该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制作菌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运输销售、分户生产管理、分户结算的食用菌生产模式。

(2)开展面向龙头企业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校期间和嘉吉动物蛋白安徽有限公司签定双向选择的协议,该公司在学校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秀,有志于从事生物科学行业工作的学生。学生优先在该企业就业,充实企业研发力量,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保证。

(二)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资源建设

 1.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坚持拓宽基础、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办出专业特色的基本原则,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在精选内容、提高起点、避免重复的基础上,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模块、专业模块和综合模块三个层次。通识模块进一步分为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综合模块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基础实践、提高实践和拓展学习,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去生物科技高新企业参观、科技成果示范与推广专题、科技论文写作讲座和大学生科研活动等课外活动,并且对优秀学生实行导师制,进行课外科研活动辅导。

改变教学方式,90%以上本专业教师采用多媒体授课,专业必修课中多媒体课时数与必修课总课时数比例达到了90%。有些课程经过任课教师的补充、修改,多媒体教学内容逐步得到完善,多门课程建立了相应的课程网站,把课件、讲义、参考资料、习题集及实验等教学相关材料挂在网上,帮助同学们课余自学与预习、既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讨课程整合、衔接、更新与提高的方式与方法,使课程体系不断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专业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要符合培养计划整理优化的需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环节的安排,注意课程间的联系和衔接。生物科学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制定均有教学大纲,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动物学、动物学实验、植物学、植物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及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遗传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等。每门课的教学大纲均是严格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制定的,符合专业教学要求,有助与课程教学的展开。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本专业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积极申请各类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使教学改革专项化。目前在研的教学研究项目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及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研究”,“生物化学课程改革”等。部分研究结果已应用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本专业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课程内容的整体优化,吸收和应用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和科研成果,进行课程内容的提炼与更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几年来有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及6门课程被确定为校级优质课程。

2.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选用: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在教材选用上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尽量选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优秀教材或获奖教材,近5年内出版的教材占30%。专业教材主要来源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所用的教材在内容上和质量上均符合本专业教学。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密结合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成果,提高优质教材的使用效益,积极开展教材研究,大力提高教材的编写与选用质量。为了给学生提供科学、更优质的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生物工程系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积极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专业教材,如2013年参与编写了《生物化学》(科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已在2013级、2014级和2015级生物科学专业使用。

3.以系列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课程建设

以校级优质课程《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为基础,开展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1.师资结构建设上以“双能型”的教学团队建设为目标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新型人才的有效措施。所谓 “双能型”是指以课程建设为载体,由校内专任教师和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结构合理、相互协作、能力互补的教学组织,团队成员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的专任教师实施理论教学,又有实践经验丰富、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企业兼职教师提供强力的实验技能实训,形成良好的学缘、年龄、知识结构和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师资队伍,为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师资保障。一方面发挥产学研优势,建立校企合作联盟,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来我校教学或指导学生实践;另一方面,分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工作,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 生物工程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截止到2016年底,生物科学专业共有在校教职工1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达81.8%其中教授的比例达36.4%。近年来,一批国内外学成的博士充实教师队伍,使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逐年提高,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比例达100%。另外,学校还聘有4名国内知名学者、专家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其中教授人数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36.4%,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副教授及55岁以下的教授全部给本科生授课,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12/年,人均200学时/学年以上。

2.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

思路是教学团队带头人为责任人、骨干课程建设为依托、学院质量监控为保证、以产学研为平台。措施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实施科学管理,明确各方责任与利益,通过科学的监管考核制度建设,保证团队的持续发展。

3.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措施

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热爱教育工作、教学经验丰富、了解社会需求、团结向上、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是生物科学专业建设的关键。按照“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原则,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一系列鼓励政策,通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校内专职教师学习进修机制,积极开展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同时,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对现有师资不断培养,通过到国内外进修、联合培养、定向培养来进一步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对青年教师,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到相关企业锻炼半年到一年;同时积极聘请校外相关企业的专家来校兼职授课。

近三年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学位结构重心有明显提升,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执行良好,效果显著。

()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 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性与综合性是本专业的一大特色,其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滁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近几年在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的特色领域。

更加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条件,每门主干课程均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2016年共有综合设计性实验41个,开出实验项目数300多个,人时数:69578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80%,效果好。积极探讨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专业实践教学分为3个层次。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根据生物科学专业所学知识的不同分别开设了实验课,培养生物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提高实验:主要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为综合大实验,将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和技术融入到具体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学生对于生物学实验的设计、实施、疑难问题的解决、实验方法衔接运用、实验结果分析处理方法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问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创新科研实验:支持和鼓励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室,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课题,并在指导教师参与下完成创新实验的设计实施,相对独立的科研创新研究可以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和研究兴趣,锻炼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以上三个层次构成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

目前本专业已经初步建立了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多年来与黄山浮溪猴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嘉吉动物蛋白安徽有限公司、滁州市华润雪花啤酒厂、通用生物系统安徽有限公司、安徽尚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滁州市水产研究所、滁州市金盛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大柳镇凤胜食用菌栽培专业合作社、滁州市金鹏农业生态园等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将专业认知实习、毕业设计安排在实习基地中进行,大力推进学生进实习基地,真刀真枪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了解和掌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加强管理与监督,保障实践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一套适应社会需求的较为完善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生物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示范和参考作用。

2. 加强实验实习考核考评制度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使生产性实验能有效开展,通过加强教师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积极探索良好有效的考评体系,对实验实习的各个环节实行良好的管理,以保证实验实习达到预期效果。对实验课的考核必须以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能力为依据。要将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包括文献资料的查阅、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准备及操作情况、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情况、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总结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都纳入实验考核的范围,全面考核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验的整体情况,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实验质量和实验结果作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并对优秀的实验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加以发表,激发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现在对实验教学的考核,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时成绩占30%(实验准备10%,实验过程记录10%、实验室清洁卫生10%)、实验技能占30%(文献资料查阅10%,实验设计10%,实验操作10%)、实验结果及创新占40%(解答问题 10 % ,探索能力 10 %,研究报告20%)。对实习成绩的评定包括实习报告(30%)、实习鉴定(50%)、指导老师成绩(20%)3个方面。通过这样的考核方法,既保证了实验实习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他们对实践课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3. 改革实验课程教学

在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受实验条件和时间安排的影响,学生都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去做事先就规定好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无法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在一定范围内确定一些实验项目供学生自由选题,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法,选用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配置实验试剂,实验前将方案和实验老师讨论,经老师审核可行后,由学生自行完成实验过程,并分析实验结果和撰写研究报告等。实验完成后,每个小组都要汇报自己的研究方案、研究结果、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之后形成研究报告。该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对待任何一个环节,积极思考和研究实验中每一个步骤,当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和指导教师交流,尽可能避免出现错误操作。实验过程将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其动手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智能与技能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五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1.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其核心是使高校教学实现从现在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造就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关键性、启发性和兴趣性的提问外,更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后则针对基础课学生人数众多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交流手段,如电子邮件,鼓励学生平时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讨论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每学期组织学生分组课外准备个别章节,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课并互相提问、进行讨论。这不仅使学生将所学基础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相结合,而且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造了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做到了教学相长。

完善网络教学系统:对于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使用网络教学的方法,将教学大纲、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上传学校泛雅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后学习,加强教师和学生互动,达到动态教学效果,教师能全局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及时互动,同时加强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2.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科学研究既是独立于教学和社会服务之外的大学基本功能,同时又是大学教学和社会服务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科学研究对大学的学科结构、师资水平、生源质量、培养质量、毕业生去向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本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将以“应用生态学”这一特色研究领域为核心,整合本专业、本校及兄弟单位的科研力量,发挥本专业在国内合作方面的优势与潜力,加强与国内同类高校的联系与合作。3年来,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8项,共计科研经费约100万元。共发表论文23篇,人均2.1篇,其中,SCI收录4篇,SCCD核心库6篇。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黄山市科学奖三等奖1项。1项成果经过省级鉴定。

(六)教学管理改革

1.完善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学管理思想,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1完善日常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生物科学专业坚决执行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学院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按照现代教学思想,高度重视本专业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教学基本文件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涉及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开设、任课教师、教材选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成绩考核、毕业设计(论文)等各主要教学环节。

在加强教学管理的基础上,学校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切实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监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①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严格执行学生评教制度,学生的评教结果与教师的各类教学奖的评选、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考核直接挂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②积极开展督导评教活动。 在校教学督导组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学院督导组,制定了《督导工作若干规定》;督导员每学期都对新课程的任课教师、新引进的教师、新上岗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听课,并把听课后的意见与感受及时向教学管理部门、学院、教师交流和反馈,促进教师及时改进教学工作。③认真开展领导干部评教活动。我院实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院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④建立日常教学检查制度。教学检查的结果及时向全院教师通报。⑤加强对教学中课前监控。在每学期开课之前做好三项工作。向每位老师下达教学任务书,明确每一学期教学要求。尤其对课程性质、常规要求、课时总数、结课时间、考核方式等重要内容要交代清楚;开好一年一度的教学准备会。 通过会议与老师们双方沟通、密切合作,高标准完成任务;教学管理审查每位任课教师教学实施计划。本计划必须以教学大纲为根据,结合教材内容,写出一份教学进度合适、知识重点明确、平时成绩考核及作业等样样都落实的教学计划。经审定后,做为教学及教学监控的依据。近二年没有发生教学事故。

2)教学文件和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是衡量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校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均属教学档案。教学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对教学档案中的少数不属永久保存的类目,如本科生毕业论文,实习报告等分别由学院保存。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即纳入教学计划、规划,纳入教学管理制度,纳入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下达教学任务与提出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教学工作与检查教学文件材料形成积累情况同步;评审、鉴定教学质量、毕业论文、优秀教学成果与审查、验收档案材料同步;毕业分配、上报评审材料、教师考核晋升与档案部门出具归档证明同步。教学管理和教学业务部门有1名分管档案工作的负责人和配备相应干部,统一管理部门的教学文件材料,按期向学校档案馆办理移交。 努力实现教学档案工作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转变,手工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逐步建立教学档案数据库,并纳入全校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和开发利用。

2.完善教研活动

 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规范教学行为,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形成人人参与教学研究的气氛。

1)教学研究论文

专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以及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13年以来发表了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5篇,论文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本专业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在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管理研究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但由于传统思维的影响,专业教师对教学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料研究论文的质量和数量。

 2)教学改革成果

经全系教师共同努力建成了高水平的基础教学实验室,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环境。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取得很大进展和成绩,尤其是开放式实验教学、综合与创新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及让本科生加入到教师科研队伍中,使科研全面渗入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在依托学科建设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促进学生参加化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近两年来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应用型高校生物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创新产学研合作途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3.改革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1)改革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改革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建立学校、实习基地、用人单位及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能力考核评价机制。除教师对在校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外,本专业将更加注重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并以此作为调整教学改革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采用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反映,通过分析研究后作为教学改革的依据。

2)建立教师的考评机制

创造优秀的教学效果必须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在生物科学专业建设中,将大力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以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改革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评价、同行互评和学校督导专家评价的内容,使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更加公正和科学。

3)完善教学实习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

1)基地管理与运行分别由学院专任教师和 企业相关人员组成;

2)学院安排1位教师作为实习基地的联络人,负责基地的日常事务和双方的联系沟通;

3)基地建设经费由双方协商解决,国家针对基地建设的拨款必须无条件应用于基地建设与管理;

4)基地每年根据科研任务需要和生产实际,提出接收实习生人数,学校根据学生专业,遴选实习学生进入基地实习,学校负责学生政治思想、实习纪律的管理与考核,基地指导教师负责日常管理和学生专业能力考核;

5)每位学生安排一位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基地实习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需不定期深入基地了解学生实习动态。